收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感慨万千。
110年前,无数先驱在革命的旗帜下集结,武昌城革命之声一起,便以风卷残云之姿,摧枯拉朽之势击垮了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亚洲的觉醒”。由武昌城震惊世界的枪响,回溯半个多世纪,仿佛还能听到鸦片战争英国舰队轰击中国海岸线的屈辱之声;展望半个多世纪,中国首颗原子弹的振奋之声还在回响。不同的响声,背后不变的是对中国往何处去艰苦卓绝的探索。辛亥革命的精神之魂是爱国主义精神。当年,正是因为国家的积贫积弱、民族的危难多舛、人民的困顿疾苦,有志之士才要用革命推翻清朝腐败统治,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和“振兴中华”的吼声。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辛亥先辈们未完成的事业,接续奋斗。历史已经并正在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全体中华儿女,跨越重重挑战,开启崭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说:“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既是回望历史,告慰先驱;更是展望未来,激励团结一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进。
作为辛亥革命先驱的后人和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带领、团结、服务我所联系的社会各界群体,为所在的人大,民革,学校组织履一份职,尽一份心。初心如磐,将先驱为国家事业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薪火相传。
缅怀历史,爱国力行
——收看纪念辛亥革命大会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范文(2)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先生在知晓资产阶级救国之路行不通后发出的慨叹。救国寻路,民族复兴,是先生一生的主题,也是近代中国的基本政治主题。一百多年过去,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划时代的意义以及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可借鉴。
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那是一段充满了屈辱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更是一段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武汉至始至终都是一个英雄的城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中黄兴率军在汉阳、汉口与清军血战一个多月,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赢得了时间。汉阳虽然失守,但这一战不仅有力的阻击了清军,而且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最终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
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1911年1月,宋教仁等人在上海发起创办了《民立报》,他以“渔父”为笔名,发表了大量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抨击清政府政策的文章,成为了革命时期最有力的宣传武器,一只雄笔抵得上千军万马。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尤能化碧涛。耳熟能详的辛亥女杰秋瑾并非女性献身中国革命的首例,但却是一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女烈士。她将妇女运动和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终其一生都在为革命运动和伸张女权而奋斗,其女权和女学思想也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共4178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500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