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是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来到内蒙古代表团,第五次就建设生态文明发表重要讲话,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理念和情怀。
再次研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关论述后,有三点体会向大家进行汇报。
一、进一步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经过长时间实践检验形成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从工作早期,到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一直到中央,从“建成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到“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未停止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脚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涉及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五大方面的“生态文明体系”,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丰富与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追本溯源,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础上进一步地展开和发展。马克思曾经把自然说成是人“延伸的手臂”“无机的身体”,习近平总书记则用“生命共同体”来说明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还形象地引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等中国古代的生态格言来进一步阐述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古代优秀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不单纯就环境保护谈环境保护,是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立场、观点和基本方法于一体的,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化转向、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综合性学说体系,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蕴藏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二、进一步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归纳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创新的不断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不断深化,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八个坚持”,即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其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阐释了发展与保护等多种关系的和谐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锚定了价值坐标,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提供了方向引领,指引我们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刻阐释了国内与国际的关系,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厚植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指引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不断提升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
全文共3449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286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