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汇报

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汇报

xxx村位于xxx镇中部,辖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现有耕地面积xx亩,人均耕地面积xx亩。2021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超过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全村90%以上农户新建了高标准农宅,50%以上的村民在市区购买了商品房和私家小轿车,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全村节水灌溉设施全覆盖,主要发展玉米、红辣椒、瓜果、高原夏菜等产业,亩均收益xx元以上;全村养羊50只以上农户达40%,产业基础相对较好。通过历年来大力实施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工程,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组道路硬化率xx%,农户门前铺装率xx%,供水排水设施实现户户通,水冲式厕所全覆盖,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全村60岁以上老人xx人,占全村总人口xx%,其中80岁以上老人xx人,占xx%。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xx人,基本形成了532的经营模式,即50%的农民务农,30%的农民务工,20%的农民务业。

近年来,xxx村党支部认真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的总要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紧盯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打造孝善村品牌,打通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组织体系

xxx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以四委一社(即: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社区工作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组织架构,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支部委员会全面领导村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村民委员会发挥自治作用、促进生产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监督作用,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社区工作委员会发挥服务作用,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经济职能,促进经营性三资保值增值,让村民获得分红收益。为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挂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站长、第一书记为副站长、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硬件提升、活动规划、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村党支部的支持和保障下,依照各自章程和制度,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形成了文明实践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融合阵地资源完善服务功能

统筹村原有文化活动中心、道德讲堂、原xxx小学废弃校舍等公共设施和场所,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六有标准(有活动场所、有工作人员、有醒目标识、有活动内容、有管理制度、有活动成效)的建设要求,实现各类文明实践工作和阵地资源的无缝对接。

(一)互助老人幸福院。xxx村60岁以上老人共xx人,由于子女在外务工等原因,有xx老人处于空巢状态,让留守老人、独居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了村上的一个难题。2015年,为解决空巢老人群体无人照顾、生活孤独的问题,村党支部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xx万元,对占地xx平米,建筑面积xx平米的原小学xx间教室进行整体装修,打造成xxx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按照日间休息、休闲娱乐、健身康复、图书阅览和就餐配餐五室功能要求,为本村老年人提供餐饮、棋牌娱乐、书画阅读、日间照料等多项服务。老人们平时吃饭时会提前来到互助院,在棋牌室打打牌,下下棋,在书画阅览室写写字,收听广播站播放的党的政策理论、国际时事新闻、文明新风等内容,让老年人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昌盛,将党的政策和文明风尚带给家人和身边的邻里。2016年,底村党支部再次争取资金xx万元为互助老人幸福院建成了鸡舍、猪舍、日光温室各一座,为互助院购买猪仔,由老年人自己喂养,在院内种植蔬菜供老年人使用,种植了玉米、紫花苜蓿用作猪的饲料。同时,互助院安排老年人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们发挥余热,感受劳有所得的光荣,大大提高了老年人对生活的希望,让老年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目前,互助院有固定吃饭的老人xx人,一天吃两顿饭,一顿饭3元,两顿5元,饭菜不重样。幸福老人互助院的打造,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吃饭问题,减轻了老年人的餐饮费用,拓展了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让老年人再次回归社会,体现自身价值,有效破解了农村养老难题,让互助老人幸福院成为老人生活的温馨家、理论政策的宣讲点、文明风尚的传播源

(二)乡村记忆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xxx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民们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乡村对于旧时的人们来说是家乡,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乡村可能是一幅画,一个老物件,一座旧房子,一段回不去的记忆。村上的老年人想要找回乡愁的记忆,村上的年轻人想要知道长辈们口中的生活。为此,村党支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争取省民政厅资金xx万元,自筹资金xx万元,将原小学的3间教室打造成了xxx村乡村记忆馆。乡村记忆馆分三个展厅,分别是文化馆、生活馆和生产馆。文化馆主要收集了以前的一些学习用品,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的学习场景;生活馆和生产馆分别收集了以前的一些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展现了父辈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情景。记忆馆内的所有老物件都是由村民自发捐赠,捐赠人可以随时收回,村上只起保管收藏作用,村党支部会为每位捐赠了物品的村民颁发了一个收藏证,同时,在记忆馆里,每一件展出的物品下面都放着一张卡片,上边标注着收藏人姓名和村组。乡村记忆馆里老的、传统的物品和资料,不仅是对过去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回忆,更能让参观者忆苦思甜,让年轻一代能够借此来了解新农村的巨大变化,从而留住大家的美丽乡愁,同时乡村记忆馆不仅是村史村情教育的有形载体,而且还很好地作为xxx村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的平台,让大家可以从xxx的发展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历程,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不忘初心、践行使命。

(三)村文化中心。xxx村文化中心始建于xx年,由于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管理难、维修成本大、人员配置不齐全、活动经费无保障等问题,村文化中心并未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偶尔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平时都作为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的会议室使用。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村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村上对文化中心设备进行了更新完善,活动的场地得到了保障。文化中心成为了村民舞蹈队、老年自乐队、红色文艺轻骑兵送电影下乡的定点活动场所。每月的上旬,村党支部都要在文化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授党课、宣传政策。在春节三八妇女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在文化中心集中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宣讲、先进表彰等活动。尤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以来,村上创新开展了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互夸会、暮年老人集体生日会等系列活动,文化中心得到了有效利用。成为了基层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舞台,为广大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整体文化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您暂时无权查看此隐藏内容!
内容查看本文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69元,VIP免费,请先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69
VIP免费

全文共7831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1380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