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村:打造“五好”党支部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1)
x村是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城区x公里,下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党员x名,耕地面积x亩,主要经济来源以中药材和马铃薯种植、劳务输转为主。
一、“党建+队伍建设”,筑牢党建堡垒
x村注重建强村班子队伍,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公道正派,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选聘x后大学生担任专业化管理的村文书,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全面落实“五抓五提升”“四抓两整治”工作措施,建立“清单+责任”机制,注重发挥班子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群活动日、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学习强国”“甘肃党建”“陇原先锋”等网上学习平台,加强党员学习教育,严格执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将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融入人居环境整治、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撂荒地整治、“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等工作中,“向我看、跟我干、让我来”已成为全村党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党建+阵地建设”,筑牢先锋堡垒
阵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党建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前提,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载体。x村原党群服务中心年久失修,屋顶墙体大面积漏水渗水,成为危房,修复成本大,加之位置偏僻,不便于党群活动的开展,2020年投资x万元选址建成建筑面积x多平方米、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购置了桌椅等办公用品,进行规范化布置,切实保障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群活动日、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更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村“两委”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守制度,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留守”关爱服务、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切实提升村“两委”班子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三、“党建+撂荒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切实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压实工作责任,紧盯x个反馈图斑,组织党员、群众“地毯式”“拉网式”实地踏勘,仔细核对位置、数量、面积、撂荒原因、撂荒年限、土地现状等情况,切实做到排查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同时使用水印相机精确定位图斑经纬度拍照,逐一建立图斑台账,留存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坡、实际在种等佐证影像资料,全面精准掌握反馈图斑实际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坚持“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引导有种植能力的群众主动履行承包经营责任,积极开展复耕复种,督促常年外出群众委托亲朋好友代耕代种,针对群众大多外出无人耕种的问题,按照“党支部+村级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流转整治,全村x亩撂荒地已全部完成整治,撂荒地变良田,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党建+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养一方群众。x村牢固树立“党建+产业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以“3+6”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为抓手,根据海拔和气候条件,按照宜粮则粮、宜药则药、宜油则油的原则,鼓励群众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冬油菜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引进肉兔养殖产业,大力发展中蜂养殖,肉兔养殖场即将建成投产、x市久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蜂养殖x箱。今年以来,结合撂荒地整治,按照“党支部+村级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流转整治撂荒地x亩,种植苦荞、荞麦x亩,春油菜x亩,种植收益全部作为村级集体经济,依托村级经济合作社流转的x亩耕地已全部完成翻耕平整,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建成了庙河坝x亩玉米种植基地、王坪—土辗坝x亩小麦种植基地和上坝x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将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五、“党建+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
始终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拆危治乱和全域无垃圾活动,推动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相融合,党群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共同创建美丽家园。集市环境卫生由专人承包负责,村内及街道环境卫生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将党员、群众、公益性岗位人员和生态护林员混合编组,划段包干,确定每周一、三、五三天为全村环境卫生整治日,逐步实现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将环境卫生整治党员承诺制、“门前三包”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讲故事、协同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助推环境卫生整治等,教育引导村民们讲卫生、摒陋习、树新风,人人争做环境卫生整治的参与者、守护者。今年以来,x村在镇市场管理所、派出所支持下,共拆除各类私搭乱建建筑x处、拆除破旧门牌广告x处、整治乱堆乱放x处、清理河道沟渠及卫生死角各类垃圾x吨,街区村域面貌不断刷新。
六、“党建+乡村治理”,绘就宜居乡村
近年来,x村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成立民事直说委员会,全面推行x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及时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困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构建起“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纽带、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成立红白理事会、“巾帼积分超市”,建立“关爱服务工作站”,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积极开展“三留守”及特困人员关爱服务行动、疫苗接种、环境卫生整治等评比活动,每年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切实做到了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精心打造党建廉政文化主题广场,实现了党建教育场所由室内向室外延伸,教育对象包括全体党员群众,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保障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务、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x村:打造“五好”党支部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2)
x村位于x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x公里,下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其中,一般脱贫户x户x人、监测户x户x人,有党员x人,耕地面积x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以中药材和花椒种植、劳务输转、松塔采摘为主。近年来,为持续加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深入贯彻区委“五看五比五促进”工作思路,x镇x村全面落实“四抓两整治”“五抓五提升”举措,扎实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
一、强化政治建设,示范引领能力好
x村党支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组织生活,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化拓展学习内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组织生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理论素养。严格执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将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融入人居环境整治、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撂荒地整治、“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等工作中,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严格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引导无职党员主动参与村集体事务管理,激发党员为民服务热情,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发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好
x村党支部根据庄下、庄中、庄后不同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制定了“庄下栽植花椒、庄中发展药材、庄后大兴林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独特的松塔资源优势,整合闲置的原x村小学集体土地建立了浩杰松塔帮扶车间,采取“支部+帮扶车间+农户”的模式,农户和支部通过集体松塔林地入股,浩杰松塔扶贫车间根据当年盈利额为支部、农户分红。同时,通过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区丰农富民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分红,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三、整治村庄环境,人居环境改善好
x村美丽乡村建设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干净、有序、优美、和谐”为目标,不搞大拆大建,不砍树、不毁草,依山就势、就地取材,保留原生态的石板房村庄,保留x棵古梨树,建成五棵树公园等景点,守住了乡愁记忆。村内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将党员、村“两委”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志愿服务者混合编组,化段包干,建立了环卫清扫、清运的专门队伍,定期打扫卫生,逐步实现环境保洁常态化、制度化。培育文明村风,将人居环境整治写入村规民约,同时引导群众房前屋后柴草堆放有序、做到干净整洁。
四、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果好
x村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不断提升村民对村级公共事务的参与感和对村干部的信任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和乡贤能人作用,及时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得到全面整治,深入开展“一行动一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五、全心全意为民,群众反响评价好
x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结合党群活动日,每月向群众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增强工作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的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将“今天有我在,有话慢慢说”作为村干部兑现履职承诺的基础,使党群服务中心值班轮流化、长期化、制度化。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x镇x村“五好”党支部创建工作经验材料范文(3)
x镇x村位于x区北部,距离x区x公里,距离x镇人民政府x公里,有耕地x亩,常住人口x户x人,党员x人。全村以种植花椒、辣椒、马铃薯,务工输转为主要收入来源,曾荣获甘肃省“文明村”、“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x村以巩固提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成效为抓手,强化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合力,以积极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一体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抓两整治”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
一、示范引领能力好
x村党支部班子健全、团结协作,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今年以来,x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利用项目建设对x村无刺花椒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提升改造、村史馆改造、新建广场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新建步道xm、新建水渠xm、维修水渠xm,极大方便了花椒园灌溉、施肥、采摘,有力推动了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集体经济发展好
x村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山上产业兴旺、山下村庄漂亮”的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上新台阶。立足地域优势,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探索花椒丰产路径,依托x市x区多丰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x亩无刺花椒示范推广基地,该基地目前已达到胜果期,累计为x村积累集体经济x万元,实现了群众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双赢,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全文共7242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2627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