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党的二十大共筑网络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
一、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要把网络安全放在心里,增强对网络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战略政策、制度标准,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校园网使用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必须认真学习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二、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为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需建立高效、灵敏的情报预警信息网络,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常态化风险监测,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基于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安全风险识别,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和早解决,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校园网络是高校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全体师生提供先进、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三、教师网络安全意识要提高
1、了解网络安全知识的必要性
教师应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应经常浏览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网站,注意一些站点发布的补丁程序,及时修复现有系统,这样病毒就不会那么猖狂。
教师还应认识到防火墙、杀毒软件不是万无一失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防范任何攻击,所以必须在网络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注意病毒和网络黑客,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网络攻击。
2、明白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全文共1885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250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