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体会

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体会

《习近平治国理论(第四卷)》中第三部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第五部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部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等,实际上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集中呈现。特别是《习近平治国理论(第四卷)》中梳理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坚持人民至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观点,体现了大国领袖的民本情怀。借此次讨论发言机会,分享一下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民本思想的一些粗浅理解与感悟。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知道,早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便在提出诸多重民、保民、利民、恤民的主张,如孟子首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荀子则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喻指民与国家的关系;而后唐太宗以隋朝灭亡为镜,视君民、君臣为“舟水”形成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宋代张载提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语录》);又比如,明清时期黄宗羲等人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原君》),这些传统民本思想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以百姓之心为心”作为重要价值准则,将“民心”问题看作党执政的根本问题,这无疑是党和国家立足历史维度与实践维度,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一种创新性继承和发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等举措更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革命战争时期,在河北平山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为什么群众对共产党这样支持与信任?我想根源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正是源于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他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更鲜明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理念中,“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空洞的表述,而是执政理念的一种转变,是真正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社会建设和干部政绩的基础指标,从而为人民谋求实实在在的生活福祉与发展利益。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对时代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1947年,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向毛主席提出了历史兴亡周期率的问题,毛主席当场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我看来,毛主席所说的“民主”其核心就是要让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找到了第二条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方法,便是自我革命。而今,在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发展主体及其规律性的准确判断基础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前进道路上,凝聚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提出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尽己所能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中心大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与荣光。

在学习省委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和影响的相关文件精神后,我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对照***“不讲政治不守规矩、党性观念缺失、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原则选人用人、违反廉洁纪律、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坐而论道落实不力”等方面的深刻教训,我认真进行反思,查摆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讲政治守规矩方面:一是对党的政治规矩学习教育不够。虽然认真学习了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一准则两条例等,收到了很好效果,但没有制定经常性、常态化的学习计划,导致了一段时间学得多,一段时间学的少。二是对身边出现的一些小道消息和奇闻异事,虽然做到了不参与、不传播,但由于与己无关,碍于情面等原因,没有及时地、旗帜鲜明地进行反驳和纠正;对于个别同志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存在的模糊认识没有及时出面批评制止,存在好人主义;三是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特别是政法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方面的教育约束和管理,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办法。

在党性观念方面:一是理论学习坚持不够。作为一名老党员,自认为经常研读党史、党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等理论文献,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党性修养和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却慢慢放松了,特别是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论断学习得还够不深入,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抵制不力,没有开展旗帜鲜明地斗争,尤其是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在应对新兴媒体,特别是在涉及信访维稳网上舆情监管等方面办法不多,应对能力不足。三是对不信马列信鬼神的现象抵制不力,自己虽然坚决不信鬼神,但对发生在群众中的一些奇谈怪论、迷信活动见怪不怪、听之任之、淡漠视之,没有站出来反对和制止。

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方面:一是对一些单位和干部不遵守规章制度、自由散漫、铺张浪费等问题,虽然对此有所察觉,但觉得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没有批评纠正。二是在精文减会方面把关不严。有时为了将上级精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下去,往往上面召开什么会议,就赶紧召开什么会议把工作安排下去,上面下发什么文件,就安排尽快下发什么文件,造成下发的一些文件不接地气、可操作性不强。

在选人用人方面:一是觉得自己没有分管干部人事,对选人用人方面的制度规定学习得还不够,对县委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对政法系统的干部教育培养还不够经常,政法各个岗位上的业务骨干大多都是老同志,专业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后备干部不多。

在执行廉洁纪律方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还不够到位,平时对工作落实强调的较多,对党风廉政建设强调的少、要求的少、过问的少。特别是对分管部门肯定成绩的多,对个人问题指出的较少,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纰漏瑕疵,觉得只要不是违纪违法、不影响工作大局,都尽可能包容,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致使个别不良作风还没有全面消除。

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一是在平时调研中,与乡镇、部门负责同志接触的多,听汇报看材料多,同基层干部群众交流谈心少,从基层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少,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等方面做得还不够;二是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比如,平时接触的上访群众较多,对反映的问题都向部门进行了批示交办,但对交办的问题事后办理情况督促过问的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群众有怨言。三是对一些重点工作,亲自督促抓落实不够,导致一些工作在基层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在抓促工作落实方面:一是还存在缺乏主动担当意识,对不属于自己分管范围的事项,存在不愿过多了解,不愿过多介入的问题。二是存在着安排工作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政法工作涉及面广,在部署一些常规工作时,偏重抓“亮点”、“考核点”,却忽视了面上的工作,导致有些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工作实效打了折扣。三是对事关长远性重点工作研究不够,如健全社会治理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维稳信访工作机制等方面,考虑还不多,研究还不够深入。

您暂时无权查看此隐藏内容!
内容查看本文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69元,VIP免费,请先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69
VIP免费

全文共5120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2422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