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长在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宣传部长在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现场推进会。昨天,我们一起观摩了首批全国21个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村和国家级“生态乡镇”—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建设情况,看到了中心(所、站)在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方面呈现的良好成效。刚才,—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举措;—同志总结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作了部署,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什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我先在这里作个简要解读。新时代,就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绝不能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文明,就是着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重点放在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上,绝不仅仅停留在文明创建、文化搭台、文体活动上;实践,就是着眼深信笃行、知行合一,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一起干,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中心,就是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以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发挥统筹整合、指挥调度的作用,打破县域内部门利益和条块分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高效。归结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整合各方力量资源,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指挥中心,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中心,更是引导人们坚定自信、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信仰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高度重视,作出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部署。2018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18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12个省(市)的5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2019年10月,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试点县(市、区)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数量由50个扩大到500个,推动试点工作进入深化拓展、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和文件,都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11月,中央宣传部、文明办印发文件并召开全国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底前全覆盖的工作要求。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工程,是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各地各相关单位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提振工作干劲,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着力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质量和水平

中央从四年的试点经验,探索形成了“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大能力”的工作总要求:“一个目标”即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四个定位”即围绕将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的定位;“五项工作”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即保障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提升六大能力”即提升动员能力、整合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保障能力六大能力,抓好落实,打造品牌,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各地各相关单位要紧紧围绕“14536”工作要求,紧扣“喜迎二十大、办好省运会、争创文明城、展示新形象”目标任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着力在资源整合、阵地管理、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品牌打造、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能力。

一要坚持价值引领、内容优先。要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阵地属性,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着力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积极以领略思想风范和感受人格魅力相结合,运用启迪心智的金句、直抵人心的暖意、感人肺腑的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好的感悟新思想蕴含的真理真谛,深刻领悟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天下情怀。—的“小院党课”、—的“新时代微宣讲员”,都是结合当前宣讲重点内容,发挥“微、快、短、活”的特点,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取得很好的宣讲效果。

二要坚持重在实践、知行合一。要把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实践结合起来,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在身体力行中坚定信仰、提升素质、激发创造力。要突破陈旧思维、固有模式,不断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创新理念思路、拓展内容形式、丰富活动方式,积极探索打造具有—特色的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工作路径和模式,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要着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探索、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把理论宣讲融入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等,使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打造的“竹筏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将宣讲阵地搬到竹筏上,受众拓展为全国游客,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践。—-的“六单”工作法,得到省上肯定。

三要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要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弘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传统美德,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要跳出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的路径依赖,组建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的理论宣讲志愿队伍,开展讲故事能力培训,增强理论宣讲针对性吸引力,让领导干部讲政策、讲成就、讲形势,专家学者讲学理、讲道理、讲哲理,老百姓讲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的变化,让青年人讲给青年听,让百姓名嘴讲给百姓听,让身边榜样讲给身边人听,用老百姓的话、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总书记的思想讲深讲透。要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志愿者登记注册、激励嘉许等制度,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把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生活、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文明创建,吸引更多志愿者扎根农村、服务基层,提高人民群众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文明新风形成。—–打造的“银发宣讲团”,充分发动退休老干部积极性参与文明实践;—–村“相约二八”,发动全村村民参与活动,共创共享,这些好做经验、好做法都值得推广借鉴。

您暂时无权查看此隐藏内容!
内容查看本文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69元,VIP免费,请先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69
VIP免费

全文共5275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239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