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心组学习交流发言材料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问题意识”“斗争精神”是这一伟大思想活的灵魂。今天我就“人民立场”这一主题做一个简单交流。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国家与民族能否经久不衰、繁荣昌盛取决于是否得民心、顺民意。所以,我们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站稳人民立场,找准奋斗坐标。
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找准为民服务的奋斗坐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就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纵观百年风云,回眸困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永葆活力,关键就在于矢志不渝地坚持了群众路线。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是宁愿自己挨饿受冷也要把吃的穿的留给群众的人,是不论条件多艰苦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人。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也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不论何时何地都挡在人民群众前面的人。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更要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发扬和继承好党的优良传统,守好共产党人的公仆初心,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站稳人民立场,聆听群众需求,找准为民解忧的奋斗坐标。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而为人民谋幸福的前提是要走进群众心里,获得群众信任。如“最美奋斗者”焦裕禄一般,心系群众冷暖,矢志不移改变兰考面貌,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或是“时代楷模”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党员干部是落实上级方针政策的“主力军”,要学会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放下架子去聆听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常下基层、常听民声,把老百姓的诉求放心里,把为民解忧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奋斗坐标,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争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站稳人民立场,维护群众利益,找准为民担当的奋斗坐标。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就要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的。所以,我们的使命就是为老百姓发声、为老百姓谋利。党员干部要找准为民担当的奋斗坐标,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事不推诿扯皮、不避重就轻,主动担当、奋发有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永葆为民初心、常做利民之事,真正以解决群众实际需求为己任,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在关键时候豁得出去、顶得上去,只有这样,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我们才能当好赶考路上的“答卷人”。
全文共1240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2356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