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四治融合”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2022-03-05 材料汇编 7.57k 推广 XX镇“四治融合”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X会议”召开已经过去X年。X年来X会议精神激励着基层党组织对村法治、德治、自治,取得了卓越成效,为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及文明健身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X镇“四治融合”做法和成效 结合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镇积极探索试点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融合参与的“一核多元、四治协同”社会治理模式,逐步走出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与共治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路子,实现了乡村产业兴旺、社会和谐有序。 一是坚持党建领航,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实施“升级达标”,全覆盖开展党支部达标建设,建强村级战斗堡垒;实施“培育管理”,集中开展政治教育、实岗锻炼和跟踪考察,帮助“不合格”的党员重回合格党员行列;实施“鸿雁效应”,定向回引X籍“乡贤”“能人”回乡创业。 二是着眼自治参与,激发社会治理的最强活力。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我镇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唱“主角”,通过“众定立规矩、众评树榜样、众治净风气”,实施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治。 三是紧扣法治建设,以学法用法实践大力推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俗。大力开展乡村依法治理平台建设,成立乡村法律服务“评审团”、建设“村级法律服务室”、推行村级议事“听证”制度,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四是突出德治浸润,引导群众向上向善。注重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用身边典型和优秀家风教育引导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是聚焦共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多元参与、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四治融合治理,X镇呈现出了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社会风气纯正,村民关系融洽,干群关系密切的良好的态势。 二、“四治融合”中存在的只要问题 村“四治融合”虽然在村自治中发挥了积极治理的作用,为乡村的文明、安定、和谐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推行中也逐渐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给“四治融合”治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阻力。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面对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成打工、创业为主,以种地为副业生活方式。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农村常驻人口是少年儿童及老年人,还有的一些农民居家都进城了,但是宅基地、责任田都属于其个人的拥有权。在“四治”中,青壮年外出不能参与,在家的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在四治中缺少了参与的主体人员,使四治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也使四治显得“无力”。您暂时无权查看此隐藏内容! 内容查看本文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69元立即购买,VIP免费立即升级 内容查看查看价格69 元VIP免费升级VIP立即购买 全文共2538个字。 素材均收集于网络和原作者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文中的观点、描述,请仔细甄别,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不拥有版权,禁止一切商用行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周内将删除处理!原文链接:https://www.badoucaigw.com/533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